《醫行天下專題》大型傳染病省思,發揚公衛新思維,奠定長照轉型契機
-
緣起:長期在公衛醫療領域奮鬥不懈的劉夷生醫師(下稱劉醫師),曾經面對傳染性極強、死亡率極高之流行性疾病,經過數十年的洗禮獲得寶貴經驗,也奠基其個人的醫療行為模式,持續在預防醫學三段五級貢獻所學,如今已傳承到末段「癌症及慢性病照護」之「安寧長照」。
隨著科技大幅進步,知識水準不斷提高,在醫療科學領域上始終讓普羅大眾存著高度的期待,也永遠抱持著所學不足、精益求精的態度,大環境經驗顯示,冥冥之中似有個週期循環,無法很精準的確定何時要面對大型的流行性傳染病,2019年COVID-19肆虐之前,可追朔到2002年的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 (SARS)疫情,亞洲地區致死率高達9.6%,包含香港、越南、新加坡及台灣等地之醫療體系都面臨嚴峻挑戰。
劉醫師思索「行政醫療」、「公共衛生」及「高齡醫學」等三大層面所受到的影響:
一、醫療行政:過往醫療體系之通報機制不夠完善,導致疫情有破口,進而封院、封城;第一線醫護人員受到感染導致傷病甚至死亡,為了阻斷傳染途徑而封院,當然應變能力就會讓民眾擔憂。
二、公共衛生:當下時空背景突顯人們急性病症預防觀念不足,致恐慌情緒蔓延,緊接爆發口罩、消毒用品及防護用具搶購潮,而供不應求的生技產業量能緩不濟急,直接衝擊社會整體運作,被迫停班及停課。
三、高齡醫學:近年來高齡長者已是疫情下的弱勢族群,在長照系統尚未臻健全的年代初期,老人安養中心林立,然無完善的醫療照顧輔助,加上政策資源挹注有限,間接成為傳染病之潛在溫床。2003年劉醫師時任國軍斗六醫院院長期間,恰逢SARS疫情大流行,回想當年,國防部長湯曜明先生下達軍令:「若有官兵因重症而致死亡者,該醫院院長即刻嚴懲調職。」當下全部軍醫院嚴陣以待,國軍斗六醫院除接受國防部軍醫局指揮外,也全力服膺中區疫情指揮中心李翠鳳指揮官、臺中榮總感染科陳伯彥主任、雲林縣衛生局林柏煌局長指導,具感染症專科醫師的劉醫師,將專業醫療背景用於帶領院方同仁,從自身基礎防疫做起,更與臺大雲林分院充分支援調度,將較危急的官兵、民眾轉診該院,耐心的在醫院週邊社區宣導公共衛生觀念,終於挺過了台灣第一次大型流行病危機;之後劉醫師在任協助國軍斗六醫院附設護理之家評鑑中獲得多項優異殊榮,他表示:「公衛、長照與高齡醫學密不可分,醫療學理、藥理的治療雖可以緩解痛楚,但更應讓高齡長者恢復健康,身、心、靈之互動療癒至關重要,尤其劃時代老人照護融入康養概念,伴隨即時的醫療服務,期許不再有過往無精打采的安養院、養老村住所氛圍,讓人生的最後一哩路更有尊嚴。」
大型傳染病的發生讓生技產業發生巨大變化,除了疫苗、抗體藥物的開發進程加速,長照機構也因爲長者(病患)的需求,做了適當的轉型,同時間應運催生一家家創新公司投入這條賽道,美國上市生技集團ABVC BioPharma(ABVC.US)轉投資子公司AiBtl BioPharma及OncoX BioPharma陸續取得重要的優質地產及國際渡假中心,皆用來籌組大健康養生醫療系統;不同於傳統分散的個體經營,打造具備即時之醫療、預防篩檢、長照服務等全方位的高齡照護網絡,改變就醫只能到醫院的刻板印象,將國家政策方向運用於務實的商業行為,考量市場需求後,取得對等合理收益,以前述ABVC集團為例,集合其它業內收入,總額可達1900萬美元,相信必能注入產業新氣象與發展新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