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
    • 最新
    • 標籤
    • 熱門
    • 註冊
    • 登入

    私密處癢、白色分泌物像豆腐渣?小心念珠菌感染作怪

    孕產私密安心說
    1
    1
    46
    正在載入更多貼文
    • 從舊到新
    • 從新到舊
    • 最多點贊
    回覆
    • 在新貼文中回覆
    登入後回覆
    此主題已被刪除。只有擁有主題管理權限的使用者可以查看。
    • 怡
      怡康姑娘加油
      最後由 編輯

      私密處癢、白色分泌物像豆腐渣?小心念珠菌感染作怪

      私密處出現劇烈瘙癢、灼熱感,甚至伴隨「白色像豆腐渣」的分泌物,是許多女性都曾遇過的困擾。這種症狀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就是「念珠菌性陰道炎」。這是一種由真菌感染引起的陰道炎症,若未及時治療,容易反覆發作,影響生活品質與心理健康。

      一、什麼是念珠菌感染?

      念珠菌(Candida)是一種常見的真菌,人體皮膚、口腔及陰道內原本就存在少量念珠菌,屬於正常菌群的一部分。當陰道環境平衡被破壞,念珠菌過度繁殖時,就會導致「念珠菌性陰道炎」。

      最常見的致病菌為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佔約80%以上的病例。

      二、念珠菌感染的典型症狀

      念珠菌感染的臨床表現十分典型,女性可以根據以下症狀初步判斷:

      白色分泌物呈凝乳狀或豆腐渣狀,量多且不具明顯異味;

      外陰劇烈瘙癢或灼熱感,夜間尤為明顯;

      排尿疼痛、性交疼痛;

      外陰紅腫、皮膚脫屑,有時伴輕度水腫或破損。

      需要注意的是,念珠菌感染雖然不屬於性傳播疾病,但性行為可促進感染或導致反覆發作。

      三、為什麼會感染念珠菌?

      念珠菌感染與多種因素有關,以下幾類女性更容易中招:

      長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會殺死正常乳酸桿菌,使真菌趁機滋生。

      免疫力下降:如壓力大、熬夜、慢性疾病或糖尿病患者。

      賀爾蒙變化:懷孕、服用避孕藥或經期前後都可能改變陰道酸鹼度。

      過度清潔或使用香氛私密產品:破壞陰道菌群平衡。

      穿著緊身、悶熱不透氣的褲子:造成局部潮濕溫暖,利於真菌繁殖。

      四、如何診斷念珠菌性陰道炎

      醫師通常會透過以下方式確診:

      陰道分泌物顯微鏡檢查:可見念珠菌孢子或菌絲。

      pH測試:念珠菌感染時陰道pH值通常保持在4.0~4.5(偏酸)。

      培養檢測:針對反覆感染者可做真菌培養,以確認菌種與耐藥性。

      切勿自行購藥或誤判為「普通陰道炎」,以免延誤治療或造成抗藥性。

      五、念珠菌感染的治療方式

      治療以抗真菌藥物為主,分為局部與全身治療兩種:

      局部治療:

      陰道塞劑或陰道乳膏(常用成分如克霉唑、咪康唑、制黴菌素)。

      適用於輕症或首次感染。

      口服治療:

      使用氟康唑(Fluconazole)或伊曲康唑(Itraconazole)等抗真菌藥。

      適合反覆或中重度感染者。

      治療期間應避免性行為,以免刺激或交叉感染。若伴侶有包皮炎或龜頭炎,也應同時治療。

      六、念珠菌感染容易反覆的原因

      許多女性治療後仍舊反覆復發,主要原因包括:

      治療不徹底、藥物使用時間不足;

      性伴侶未同步治療;

      經期或賀爾蒙波動造成菌群不穩;

      長期濕熱環境導致真菌再次繁殖。

      針對反覆感染者,醫師可能會採取「維持治療方案」,例如每週服藥一次,持續數月以穩定菌群。

      七、日常預防與護理建議

      保持私密處乾爽通風,選擇棉質內褲,避免緊身褲。

      避免過度清潔或使用含香料的私密清潔劑。

      控制糖分攝取,高糖飲食容易促進真菌生長。

      多攝取益生菌食品(如優格)幫助維持菌群平衡。

      月經期間勤換衛生巾,保持清潔。

      充足睡眠與減壓,提升免疫力。

      八、結語

      念珠菌性陰道炎雖不危及生命,但若忽視治療,容易反覆發作,甚至影響夫妻關係與生活品質。只要及早診斷、規範治療並改善生活習慣,大多數患者都能完全康復。女性朋友若發現私密處異常分泌物或持續瘙癢,應主動就醫,讓陰道環境恢復健康與平衡。

      1 條回覆 最後回覆 回覆 引用 0
      • 1 / 1
      • First post
        Last post

      推薦閱讀


      © 2019 Heho健康論壇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聯絡我們
      Heho健康 分隔線 健康管理 分隔線 Heho癌症 分隔線 Heho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