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
    • 最新
    • 標籤
    • 熱門
    • 註冊
    • 登入

    安眠藥種類與副作用

    Heho健康討論區
    1
    1
    2.7k
    正在載入更多貼文
    • 從舊到新
    • 從新到舊
    • 最多點贊
    回覆
    • 在新貼文中回覆
    登入後回覆
    此主題已被刪除。只有擁有主題管理權限的使用者可以查看。
    • W
      welcom889
      最後由 編輯

      根據睡眠醫學會2019年調查,全台每10個人就有1人受失眠所苦,安眠藥一年使用量超過9億顆,以每顆1.5公分來計算,排起來長度可以環台12圈,非常驚人。

      以下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安眠藥有哪些種類和副作用:

      安眠藥的種類與副作用

      國人每年吃下了這麼多的安眠藥,但是對安眠藥的認識卻還很片面,其實,醫生開立的安眠藥也有分成幾種類別,不同種類的安眠藥也有相對應的副作用。

      常見安眠藥根據成分分成四大類,以下為安眠藥種類、常見藥物名稱及安眠藥副作用:

      苯二氮平類藥物 (Benzodiazepines, BZDs)
      BZDs 藥物在1960年代被發明,可抑制中樞神經系統,幫助入睡、增加睡眠時間,並有抗痙攣、抗焦慮、抗癲癇,以及肌肉鬆弛等功效。

      相較於過去使用的各類安眠藥,BZDs 用於治療的劑量和致死劑量差距很大,一次吃下幾百顆才可能達到致死程度,所以,幾乎沒有因為服用過量死亡的情況。

      常見的有:安定文(Ativan)、美得眠(Modipanol)、安樂平(Halopin)、導眠靜 (Dormicum)、戀多眠(Lendormin)、贊安諾(Xanax)、悠樂丁(Eurodin)…等。

      苯二氮平類藥物副作用:
      頭暈、早晨嗜睡、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下降…等副作用,有呼吸系統、肺部或肝臟相關疾病則不適合使用這類型的藥物。

      長期服用 BZDs 藥物容易出現藥物依賴,突然停藥,會出現焦慮、疲倦、頭痛…等等戒斷症狀。

      想停藥,需在醫生的指示下逐漸調整藥量,並嚴格照著醫師指示定時吃藥,避免造成身體更多負面影響。

      非苯二氮平類藥物 (Non-Benzodiazepines, Non-BZDs)
      1990年代發明的 Non-BZDs 藥物是新一代安眠藥,比起上一代的 BZDs 藥物,藥效作用更快,不易出現副作用或依賴性,減藥時較不會產生戒斷症狀,安全性更高。

      這類藥物包括:使蒂諾斯(Stilnox)、宜眠安(Imovane)、舒得夢(Sotalon)…等等,因為,藥物成分學名都是Z開頭,也被稱為「Z-drugs」。

      非苯二氮平類藥物的副作用:
      副作用相對較小,但還是有少數服用者出現頭昏、頭痛、腸胃不適、短暫失憶、夢遊…等潛在副作用。

      其中,使蒂諾斯(Stilnox)因可能會出現「夢遊」副作用而聞名,服藥後沒有立刻就寢,會在意識不清的情況下四處走動、吃東西,如果發生這些的情形,需立即回診並與醫師討論減藥或換藥。

      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 (Melatonin Receptor Agonist, MT Agonist)
      目前合法以安眠藥名義上市的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只有一款:柔速瑞膜衣錠(Rozerem)。

      經過研究證實對入睡困難的失眠患者有療效,不會出現藥物依賴和戒斷症狀,相比於其他類型的安眠藥 (如 BZDs 藥物、Non-BZDs 藥物等),完成治療後停藥難度小了許多。

      褪黑激素是由腦內松果體分泌的一種荷爾蒙,部分研究顯示使用褪黑激素可改善失眠、提高睡眠品質,但相關基礎研究還不夠透徹,無法保證療效,也不知道長期服用是否會產生危害,因此不能合法販售含褪黑激素的產品。

      由於褪黑激素的療效遲遲無法驗證,就有研究者另闢蹊徑,發展出「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只針對褪黑激素受體作用,一樣可以調整生理時鐘在理想的時間入睡,避開了服用過量褪黑激素可能產生的危害性,幾乎不會出現副作用,只有少部分人會有頭暈、噁心、嗜睡等情形。

      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缺點:
      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優點很多,也有明顯缺點:目前並沒有納入健保給付,屬於自費藥品且價格不低,一個月的治療自費要破千元,服用時也要注意不能吃高脂肪的食物,如果出現血管水腫情況,要立刻停藥並就醫。

      另外,褪黑激素受體促效劑雖然不是管制藥物,仍需醫師開立處方箋才可取得。

      巴比妥酸鹽類藥物 (Barbiturates)
      巴比妥酸鹽類藥物在1864年首次被合成出來,是一種會產生鎮靜效果的藥物,作用類似酒精。

      1920到1950年代,巴比妥類藥物是當時主要的鎮靜安眠藥物,能夠讓人放鬆、失去痛覺甚至失去意識,用於治療失眠、癲癇及誘導麻醉。

      這類藥物危險性高,服用過量或在產生依賴性後突然停藥都有致死風險,隨著安眠藥物的發展,已經被BZDs藥物和Non-BZDs藥物取代,僅剩少數特殊領域會使用。

      巴比妥酸鹽類藥物副作用:
      早期常聽見2種會被青少年濫用的三級毒品也屬於巴比妥酸鹽類藥物:

      1. Secobarbital (Seconal)外觀為紅色,俗稱紅中。

      2. Amobarbital (Amytal)外觀為青色,俗稱為青發。

      巴比妥酸鹽類藥物會抑制中樞神經,長期使用會產生很強的依賴性、嗜睡、記憶力退化…等等症狀,服用過量會造成意識不清、昏迷、甚至死亡,成癮性極強,有很強的戒斷症狀。

      巴比妥類藥物致死的最知名案例就是影星瑪麗蓮·夢露的死亡,也在很長一段時間裡,給大眾留下「服用過量安眠藥會致死」的印象。

      安眠藥要在哪裡購買?
      上述的各種安眠藥屬於管制藥品,並不能直接在藥局內購買,需經過專業醫師的診斷並開立處方箋才可以取得。

      為什麼安眠藥是管制藥品?
      目前主流的安眠藥,BZDs 藥物和 Non-BZDs 藥物都有明顯的副作用及依賴性,如果自行增減藥量、分送給親朋好友等藥物濫用行為,除了無法確實改善病情,還很可能快速的對藥物產生依賴性和耐受性,反而讓治療失眠更加困難。

      1 條回覆 最後回覆 回覆 引用 0
      • 1 / 1
      • First post
        Last post

      推薦閱讀


      © 2019 Heho健康論壇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聯絡我們
      Heho健康 分隔線 健康管理 分隔線 Heho癌症 分隔線 Heho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