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
    • 最新
    • 標籤
    • 熱門
    • 註冊
    • 登入

    香港大學婦產科醫生:落仔過程點樣做至安全?

    Heho健康討論區
    1
    1
    111
    正在載入更多貼文
    • 從舊到新
    • 從新到舊
    • 最多點贊
    回覆
    • 在新貼文中回覆
    登入後回覆
    此主題已被刪除。只有擁有主題管理權限的使用者可以查看。
    • xiaoxi chengX
      xiaoxi cheng
      最後由 編輯

      香港大學婦產科醫生:落仔過程點樣做至安全?

      香港大學婦產科醫生在處理墮胎手術(落仔)時,會通過嚴格的術前評估、規范化的手術操作及術後管理來確保手術的安全性,具體措施如下:

      一、術前評估:精准篩選適應症,排除風險因素

      醫學指征確認

      手術僅針對醫學必要情況,如胚胎停育、母體嚴重疾病、胎兒畸形等,避免非醫學需求墮胎。通過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婦科檢查,確診宮內妊娠,並核對子宮大小與停經天數是否相符。

      實驗室與影像學檢查

      血常規、尿妊娠試驗:評估貧血及感染風險。

      血hCG測定:輔助診斷妊娠狀態。

      陰道分泌物檢查:排查滴蟲、念珠菌等感染。

      B超檢查:確認宮內妊娠,排除宮外孕;若胚囊平均直徑>25mm且見胚芽及胎心,則不宜藥物流產。

      風險因素排查

      篩查RH陰性血型(需提前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貧血、凝血障礙等高危因素,制定個性化方案。

      二、手術操作:規范化流程與多學科協作

      手術方式選擇

      藥物流產:適用於孕49天內、無藥物禁忌症者,完全流產率>85%。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需在醫院觀察,防止大出血。

      手術流產:

      負壓吸引術(孕6-10周):通過負壓吸引器吸出妊娠組織,負壓控制在400-500mmHg,避免過度吸引損傷子宮內膜。

      鉗刮術(孕10-14周):用於較大妊娠月份,需先擴張宮頸,再鉗出胎兒及胎盤組織。

      術中感染防控

      無菌操作:嚴格消毒腹部皮膚、陰道及宮頸,使用一次性無菌器械。

      圍護術野:用濕紗布墊隔離腹壁與子宮間隙,防止羊水和血液流入腹腔,降低子宮內膜異位症風險。

      子宮收縮管理:術前注射縮宮素10u,減少術中出血;鉗刮術時先刺破胎膜吸淨羊水,再娩出胎兒。

      並發症預防與處理

      子宮穿孔:通過超聲引導及縮宮素使用降低風險,穿孔後需立即停止操作,評估是否需腹腔鏡修補。

      羊水栓塞:雖罕見,但需按晚期妊娠標准准備急救藥物(如肝素、氨茶堿)及設備。

      術中出血:快速鉗出或吸出妊娠組織,補充縮宮素及晶體液,必要時輸血。

      三、術後管理:分階段康複與長期隨訪

      急性期(術後1-7天)

      症狀監測:輕微腹痛及陰道出血屬正常,若出血量>月經量或伴發熱,需立即返院。

      活動限制:術後24小時內臥床休息,7天內避免提重物及長時間站立。

      飲食調理: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增加鐵和蛋白質攝入(如豬肝、菠菜)。

      亞急性期(術後8-14天)

      子宮複查:通過超聲確認宮腔無殘留,子宮內膜厚度達0.5cm以上。

      激素水平調整:術後卵巢功能逐漸恢複,需避免無保護性生活,防止再次妊娠。

      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詢,緩解焦慮、抑鬱情緒。

      慢性期(術後15-30天)

      月經恢複:多數患者術後30-45天恢複月經,若超過60天未至,需排查宮腔粘連或內分泌紊亂。

      生育力保護:術後3個月內嚴格避孕,推薦使用避孕套或短效避孕藥;二次手術者宮腔粘連風險升至35%,需長期隨訪。

      長期隨訪:術後6個月複查超聲,評估子宮內膜修複情況;對有生育需求者,提供孕前指導。

      四、特殊案例管理:多學科協作的重要性

      香港大學婦產科曾接診一例孕9周胎停患者,因RH陰性血型需先注射抗D免疫球蛋白再手術。術後通過超聲引導清宮,避免殘留;術後給予雌激素治療,預防宮腔粘連。3個月後患者複查,子宮內膜厚度達0.8cm,月經恢複規律,成功妊娠並分娩健康嬰兒。此案例凸顯術前評估、術中精細操作及術後長期管理的重要性。

      1 條回覆 最後回覆 回覆 引用 0
      • 1 / 1
      • First post
        Last post

      推薦閱讀


      © 2019 Heho健康論壇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聯絡我們
      Heho健康 分隔線 健康管理 分隔線 Heho癌症 分隔線 Heho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