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
    • 最新
    • 標籤
    • 熱門
    • 註冊
    • 登入

    人工流產手術過程詳解:藥流與手術流產分別一次睇清

    孕產私密安心說
    1
    1
    447
    正在載入更多貼文
    • 從舊到新
    • 從新到舊
    • 最多點贊
    回覆
    • 在新貼文中回覆
    登入後回覆
    此主題已被刪除。只有擁有主題管理權限的使用者可以查看。
    • 怡
      怡康姑娘加油
      最後由 編輯

      意外懷孕或非計劃妊娠是很多女性可能面臨的情況。人工流產(俗稱墮胎)是一種常見且相對安全的醫療手段。根據孕周、身體狀況及醫生建議,人工流產主要分為藥物流產和手術流產兩大類。不同方法在手術流程、麻醉方式、恢復期及風險方面都有差異,了解流程和注意事項有助於女性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

      一、人工流產的主要方式

      藥物流產

      藥物流產通常適用於孕早期,一般指懷孕49天內(約7週內)的女性。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藥物終止胚胎發育並促使子宮收縮排出孕囊。

      藥物流產流程如下:

      術前檢查:醫生會先進行B超檢查確認孕周及胚胎位置,血液檢查以排除貧血或凝血異常,並排除宮外孕。

      服用終止妊娠藥物:通常分兩步,第一步服用阻斷孕酮藥物,使胚胎停止發育;第二步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催產藥,使子宮收縮排出孕囊。

      排出孕囊與觀察:服藥後一般幾小時至兩天內會出現出血與腹痛,孕囊隨經血排出。醫生可能要求再次B超確認流產是否完全。

      術後護理:女性需注意休息、保持衛生及觀察出血量;若出現持續大量出血、劇烈腹痛或發熱需立即就醫。

      藥物流產的優點是操作簡單、避免手術創傷,但出血時間長、疼痛感較明顯,且失敗率約為3–5%,部分情況需要補做手術。

      手術流產

      手術流產又稱「負壓吸引術」或「刮宮術」,適用於孕早期(一般12週內),也可用於藥物流產失敗後的補救。手術通常在婦科門診或日間手術室完成。

      手術流程如下:

      術前檢查:包括B超確認孕囊位置、血常規、凝血功能及感染篩查。醫生還會了解過敏史及既往手術史。

      麻醉:常用局部麻醉、靜脈鎮靜或全身麻醉。麻醉方式由醫生評估及病人需求決定。

      手術過程:醫生通過陰道將器械送入子宮,利用負壓吸引或刮除手術取出孕囊。手術時間一般5–10分鐘,安全且快速。

      術後觀察:手術後需在醫院觀察1–2小時,確保無大量出血或不適再離院。醫生會開立抗生素及止痛藥,並安排術後復診。

      手術流產的優點是手術時間短、成功率高、出血相對較少,適合孕早期較長或對藥物流產不適合的女性。

      二、藥流與手術流產的主要區別

      操作方式:藥流通過口服藥物完成,手術流產需要醫生操作器械。

      孕周限制:藥流多在孕早期49天內,手術流產可延長至12週左右。

      恢復時間:藥流出血時間較長,一般1–2週;手術流產恢復較快,一般7–10天。

      成功率:手術流產成功率接近100%,藥流成功率約95–97%。

      疼痛感:藥流腹痛較明顯,手術流產因麻醉疼痛感較低。

      三、人工流產後的休息與護理

      休息:術後需至少休息2–3天,避免劇烈運動及提重物。

      觀察出血:藥流出血時間可能較長,手術流產一般持續1–2週,應注意是否有異常大量出血或血塊過多。

      衛生與感染防護:保持外陰清潔,避免盆浴、游泳及性生活至少2–4週。

      心理調適:人工流產對心理有一定影響,可尋求家人支持或心理諮詢。

      術後復診:服藥或手術後1–2週應復診,確認流產完全並排除感染或殘留組織。

      總結:

      人工流產是安全且常見的醫療手段,但選擇藥流或手術流產需根據孕周、身體狀況及醫生建議決定。藥物流產適合早期孕婦,優點是非侵入性,但出血時間長、腹痛明顯;手術流產時間短、成功率高,但需在專業醫院完成並接受術後護理。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術後充分休息、保持衛生、注意心理健康及按時復診,都是確保安全、快速恢復的關鍵。女性在決定流產前,應與醫生充分溝通,了解手術過程、風險及術後護理,保障自身健康與安全。

      1 條回覆 最後回覆 回覆 引用 0
      • 1 / 1
      • First post
        Last post

      推薦閱讀


      © 2019 Heho健康論壇 All Rights Reserved.
      隱私權政策 著作權聲明 聯絡我們
      Heho健康 分隔線 健康管理 分隔線 Heho癌症 分隔線 Heho生活